近日📩,本科生黨支部組織所屬黨員觀看了影片《奪冠》。會後👂🏽,黨支部要求每位黨員從專業角度寫《奪冠》觀後感,並從其中選出最好的兩篇推薦到意昂4微信公眾號發送分享。
2017級心理1班 馬佳欣
我對影片印象最深刻的有三點:一是體育中科技與人的較量,二是郎導對女排的指導方式🧲,三是對體育運動本身魅力的還原🚴🏿♀️。
影片情節段落非常精簡,甚至可以說是直接被割裂為三場比賽。在第一段落,國家體委來人說,未來體育靠的不是人腦,而是科技,運動員的技術特點和戰術變化,都能夠被計算機精準地分析出來👩🏻🦽🎅🏻。當即袁教練將攔網調高15厘米🧘🏿,以“人”的刻苦來對抗“科技”。35年後🚶,裏約奧運會上,鏡頭裏展示郎平依靠對巴西隊的計算結果迅速對症下藥、發布戰略。盡管在不同時代條件下,我們對科技是預防者和使用者這兩個不同的身份,但實際上我們都把握住了科技外殼下的本質——出其不意。排球屬於一項開放性運動技能,它的特點就是不可預測性:不能事先做出動作決定👷🏻🏌🏼,要根據外界突如其來的刺激做出反應✌🏼。科技的確必須跟上,但它只是提供現狀的利器,人的智慧必須掌握在第一線。
郎平回歸確實給女排帶來了新東西🧚,我認為一是國際視野二是人文關懷。國際視野體現在采用大國家隊模式與全球範圍聘請專業型教練👩🏻🚒。“大國家隊”通過增加隊員的人數來組建國家隊⏪,每個位置上保持3-4名隊員的配置,最後再根據運動員的最終表現來確定組隊名單(姜歡環, 2017)。這種模式可以激發新老隊員的危機感🧍♂️,調動他們訓練的的積極性和自主性。隊員不分主力和替補,只分首發和非首發,這種策略要想敢用,就必須要隊員在場下付出更為艱苦的訓練以及進行更充分的團隊磨合。練不好在場上就發揮不出來,容易出現各種紕漏🛝,比如我在院女籃經常會體會到有限主力給上場球員分配帶來的限製,主力不上場,控球後衛不行,隊伍直接不知道怎麽打♣️;但如果練得好🙆🏻,能發揮出來,那就是一只絕對強盛的隊伍,對方沒有我方隊員的充分數據,我方也可以照顧到隊員的體力狀況。復合型教練團也打破了傳統女排教練隊伍成員構成模式,在醫療、康復方面均配備專業人員,為女排提供有力後盾,保證隊員安全感需要以及盡量減少因疲勞、傷病導致的運動狀態下滑現象🙍🏻♀️。人文關懷體現在郎導對隊員出錯的寬容心以及自身不計得失敢於拼搏的無私心境。面對張常寧轉排球的特定行為🔐,郎導沒有進行強行幹涉,只是讓她盡量5秒鐘內轉完💲,我認為是很好的處理方式。這一動作對於張常寧來說如果是運動前習慣動作的話,它並非多余👱🏿,它的節律性與成功完成動作呈正相關,其穩定相對時間可能是成功完成發球這一封閉性動作技能的重要部分。而如果轉排球已經成為了張常寧的“運動員迷信行為”,這樣指導也可以保留轉排球帶給她的緩解壓力、增加控製感🚣🏻、提高實際表現等積極作用(羅霄驍, 張力為, 2015)🤾♀️。
最讓我有感觸的是郎導面對隊伍屢敗屢戰的賽況📮,仍然在試驗各種陣容組合的自信狀態,“還可以再輸”這句話深深地觸到了我內心深處,也希望體育界領導、教練能明白,不能只拿勝負👨🏻🌾💇🏼♂️、成績說事👨🏼💼📛,和以前的自己比🔀,看到隊員的進步,明白隊伍的薄弱項在哪🦔,明確下一步如何改進才是重點👌🏻🕯。已有研究表明, 在大學生及運動員群體中,獎勵均可提高轉換功能的操作成績👷🏽𓀑,懲罰均可降低轉換功能的操作成績(彭凡, 2016)🤽♂️。在排球這種需要高轉換功能的運動項目中,教練若不能承受壓力👰🏼、指揮若定🙎🏻♀️,對球隊發揮顯然不利。我自己是能體會到,隊員的焦慮很大一部分來源於教練的反饋。盡管打得爛👄💦,但如果看到教練非常鎮定,再聽他的發言,對下一場發揮有很好的指導作用。但教練如果只是責令隊員哪部分做得不對🌡,下一場照樣打得爛。另外人文關懷還體現在讓全體女排隊員填寫問卷以互相了解,激發隊員間自我表露;讓隊員對打排球進行歸因🧏🏻♀️,調動訓練的主動性等等。大國家隊時代下的訓練模式以及對體育人文觀念的革新詮釋使得女排精神的層次更為豐富。
這部劇情運動片雖然在剪輯方式以及濃濃的正能量宣傳上讓部分觀眾不太適應🤫👩🏽🦰,但我還比較欣賞它對排球運動本身魅力的還原🛃🧏🏻。人們觀看影片中排球比賽之所以會感到振奮、激動⚽️,除了是被“女排精神”感染外🚵🏽👱🏼♀️,也是因為受到排球比賽中力量🤽🏻♂️、速度的直觀視覺沖擊。研究表明,視覺通道的節奏感知較弱🧝🏻♂️,與聽覺節奏同時呈現時會受到時間定位上的拉扯,但通過加入運動信息和增強後天經驗可以得到強化;節奏刺激可以調節註意在時間上的分配使其同步化👩👧👧,這種調節作用可以單通道或者跨通道地出現(潘祿, 錢秀瑩, 2015)。影片在對排球比賽的表現上,各類緩推軌視點鏡頭👨🏻🎨、全景特寫、排球飛躍特寫鏡頭等鏡頭的高速剪輯,在節奏上能夠與節奏感極強的弦樂協奏背景音樂完美嵌合,構成視聽“流動”👨🏿⚕️👱🏽♂️、“跳躍”的基本框架,搭配完美節奏感🧑🏼🍳,通過多通道感知整合,增加了影片視聽元素感知的豐富性。
對於女排精神的解釋,郎指導這樣說道:“不是贏了球才有精神,輸了就沒精神,不能只拿勝負衡量精神。每天都兢兢業業去做了🐍,不管成功不成功,都體現了堅持不懈的精神🧔🏻♀️。”明天中午院女籃和運人約了友誼賽,我會學習鍥而不舍的女排精神,在場上無所畏懼、頑強拼搏🟧,和隊友同甘共苦🏄🏽♀️、團結戰鬥;平時紮紮實實⭐️、勤學苦練,不斷取得進步😝。作為新時代青年🧑🏼🦱,在學習和工作中,我也會和同行萬眾一心,凝聚攻堅克難、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姜歡環. (2017). "大國家隊"模式對中國女排整體水平的提升作用. 遼寧體育科技(1).
羅霄驍, 張力為. (2015). 競技運動中的"迷信"行為. 天津體育意昂4學報, 30(5), 454–460.
彭凡. (2016). 狀態焦慮和獎懲刺激對註意轉換功能的影響. (Doctoral dissertation).
潘祿, 錢秀瑩. (2015). 不同感覺通道的節奏感知及其交互作用. 心理科學進展, 23(11), 1910–1919.